在医疗护理中,吸氧是一项常见的治疗手段,对于患有肺部疾病、心脏问题或其他呼吸道疾病的病人来说尤为重要。正确的吸氧护理不仅能有效改善病人的氧合状况,还能促进其康复进程。以下将详细介绍吸氧病人的护理常规及注意事项。

一、吸氧护理常规
1.环境设置
吸氧病人的护理环境需保持通风良好,避免氧气积聚,确保病人呼吸顺畅。同时,床边设备应摆放整齐,减少病人的紧张感,营造一个舒适的吸氧环境。
2.定期监测
护理人员应定期监测病人的氧饱和度,正常成人血氧饱和度应在95%至100%之间。若氧饱和度低于此范围,需及时调整氧流量或通知医生进一步处理。
3.氧流量调节
根据医嘱和病人病情,准确调节氧流量。轻度缺氧患者氧流量可调节为1至2L/min,中度缺氧患者为2至4L/min,重度缺氧患者为4至6L/min。小儿吸氧流量一般为1至2L/min。调节流量后,再将吸氧装置与病人连接,防止高流量氧气突然冲击呼吸道而损伤黏膜。
4.固定与舒适度
妥善固定吸氧装置,防止移位或脱落。使用鼻导管时,要确保鼻导管在鼻腔内放置位置正确,避免扭曲、堵塞;使用面罩时,要调整好面罩的松紧度,既保证不漏气,又要避免对面部造成压迫,影响病人舒适度。
5.呼吸道湿化
保持湿化瓶内有适量的湿化液,及时添加或更换。根据病人的痰液黏稠度和呼吸情况,调整湿化液的温度和湿度,以稀释痰液,利于排出。
6.病情观察
密切观察病人的呼吸频率、节律、深度,面色、口唇、甲床等部位的发绀情况,以及意识状态等变化,评估吸氧效果。若病人吸氧后呼吸逐渐平稳、发绀减轻、意识转清,说明吸氧有效;若呼吸困难无改善,甚至加重,应及时通知医生查找原因并调整治疗方案。


二、注意事项
1.安全第一
吸氧过程中要防止火源接近氧气设备,因为氧气可以促进燃烧,容易引发火灾。同时,病人、护士和其他人员都应该远离明火或吸烟。氧气筒周围严禁放置易燃、易爆物品,如汽油、酒精等。氧气筒应避免在阳光下暴晒,防止因温度过高导致筒内压力升高,引起爆炸。搬运氧气筒时要轻拿轻放,避免剧烈震动和碰撞,防止筒身破裂。氧气表及螺旋口上严禁涂油,也不可用带油的手进行操作,防止油脂与氧气接触发生燃烧。
2.防止氧中毒
长时间使用高浓度氧气可能导致氧中毒的发生。氧中毒主要表现为肺部和中枢神经系统的氧中毒症状,如咳嗽、胸闷、头痛、意识障碍等。因此,在使用高浓度氧气时要严格控制吸入时间和浓度。
3.观察病人反应
吸氧期间应密切观察病人的反应和症状变化,包括呼吸频率、心率、血压等。若病人出现异常反应,如呼吸困难、呼吸急促、皮肤发红等,应及时采取措施。
4.注意氧气泄漏
在使用吸氧装置时,要检查氧气管路是否有泄漏,确保氧气稳定输送至病人。若发现泄漏,应及时修复或更换。
总之,吸氧病人的护理需要护理人员具备专业的知识和技能,严格遵守操作规程,密切观察病人情况,确保吸氧过程的安全和有效性。通过合理的护理操作和注意事项的落实,可以促进病人更快康复,重拾健康。
浙江欣业医疗器械有限公司诚祝您健康!欢迎咨询0579-88922886!


浙公网安备
33078102100225号